可能因为我原本是一个程序员吧,所以刚开始做交易那两年,我做得就已经算是很规矩了。建立机械式交易系统,一切按规则来,从不主观交易。进出场靠系统信号,止损统一设定,固定逻辑加仓,执行没有一点感情因素。按理说,这样做应该是可以实现离盈利的,但我的账户却始终在原地踏步。资金曲线像是被狗链子锁住了一样,涨涨跌跌,在一个范围内反复横跳。
那时候我经常怀疑是不是策略本身不够完善,于是一有空就做一些优化。比如遇到一次典型的V形反转,我的系统本来是设置了固定的出场条件的,可因为利润没能保住,心理特别难受。我就想,也许出场逻辑太迟钝了,于是我改了出场规则,让系统对浮盈更敏感。
刚开始觉得挺好,有几笔单子确实保住了利润,但好景不长。又一轮行情启动,入场后没多久,我就被震荡洗了出去,我带着点蝇头小利提前出局,然后眼睁睁看着行情一路飞奔。
我又觉得,出场条件是不是太敏感了?这样容易被震荡洗掉。于是我又把参数改回迟钝一点。结果呢?又一轮行情来了,又是V形反转,虽然中途曾有过很大的浮盈,最后却又被打回原点,又坐了回过山车。
我以为自己在“优化”系统,其实只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。一个系统刚要进入适合它的周期,我就动手把它调成了别的样子。等新调整上线,行情却又变了。我似乎永远都在错位的节奏里。
我不停地切换策略、参数。震荡行情多,我就想让系统变得更迟钝,减少信号的数量;趋势爆发时又觉得出信号太晚,改成更敏感的入场参数;仓位控制这边刚收紧,那边行情就爆发;这边刚增加仓位,又遇到连续震荡…
那时候,其实我的系统不是没优势,只是从来没机会跑出优势。每一次它刚要开始表现,都被我提前掐断。就像一棵刚要发芽的种子,我嫌弃它长得太慢,就重新种一棵;结果年年都在种,年年都没结果。
我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,是在一次长时间复盘之后。我把近一年的所有交易都重新拉了一遍,发现如果我不做任何调整,只用原始系统执行到底,虽然中间波动很大,但结果反而是赚钱的。
我突然明白了,稳定盈利的前提不是策略多完美,而是你有没有给它机会去兑现它的优势。
任何策略都不可能适应所有行情。趋势系统一定会在震荡中被频繁止损,震荡系统一定会在趋势中被拉爆。它们各自的优势,是建立在特定行情下的。你不愿意接受它的缺陷,就永远等不到结果。
从那以后,我下定决心,哪怕再怎么亏损,我都不再改动策略。我开始接受:有些行情是属于我的,有些不是。系统能做的,是在属于它的行情里吃到足够多的利润,来覆盖那些错过的行情和止损的代价。
我开始允许自己错过,允许自己在震荡中连吃止损,允许自己踏空行情,允许看着别的品种起飞,而我的持仓却死气沉沉。这个过程很痛,但我告诉自己:我只要活着,属于我的行情迟早会来。
结果,资金曲线反而不再横着走了,而是蜿蜒曲折地开始向上。不是因为策略变得更完善了,而是我终于不再动它。
我曾以为“不断优化”是走向成熟的标志,后来才明白,真正的成熟,是你终于学会放下对完美的执念,开始相信一致性的力量。
那些我亲手掐死的系统,其实一开始就有盈利的能力,只是愚蠢的我从没给他们活下来的机会。
我是易者晴空,专注分享交易理念和量化技术,感谢您的关注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UqSSmE34JGzfnBKmTgtF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