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同时跑100个量化策略,为什么还是亏?

回复
头像
晴空量投
帖子: 161
注册时间: 2025年 1月 24日 16:13

我同时跑100个量化策略,为什么还是亏?

#1

帖子 晴空量投 » 2025年 9月 09日 20:37

前段时间来了一位新学员,让我很是无语。他告诉我他是做量化的,程序化执行,同时跑了一百多个策略!

我听完沉默了半晌,脑海里浮现出的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基金经理形象,而是一个焦虑的农夫,在一块狭小的田地里,同时撒下了一百多种不同的种子,然后指望着风调雨顺,总有一种种子能开花结果。

我问他:“你这一百多个策略,它们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思想,你都能说得清吗?它们的仓位管理和风控能否全局管理而不会出现混乱?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,还是互相打架?”

他显然被问住了,支吾着说:“大部分是回测不错的策略,我就挂上去让它们跑了……总有几个能赚钱的吧?”

我仿佛看到了一台被接上了一百多条缰绳的马车,每匹马都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狂奔。结果可想而知,那不是前进,而是撕裂。

“你这不是在搞量化,”我直言不讳,“你这是在搞策略的’军备竞赛’,指望着用数量来弥补质量上的不确定性。但你忘了一点,真正的决胜战场,不在你服务器的算力之上,而在你的头脑之中。”

“你是不是总觉得,稳定盈利的秘密就藏在那个你还没回测出来、还没编写进去的策略里?所以你不停地开发,不停地叠加,指望用策略的广度去覆盖市场的所有维度。你觉得,只要你的策略够多、够全,就能跑赢交易这场马拉松。”

“但这根本是条歧路。你这上百个策略,和摄影圈里那些扛着长枪短炮、一屋子顶级器材却只会拍糖水片的’器材党’有什么分别?他们以为好照片是靠镜头砸出来的,你以为好收益是靠策略堆出来的。你们都犯了同一个根本性的错误——忽略了最关键的那个要素:人。”

“镜头后面那颗头脑,决定了照片的意境;策略后面那颗头脑,决定了账户的盈亏。市场里最讽刺的真相就是:一个简单纯粹的趋势策略,交给十个不同的交易者,能执行出十个不同的版本,最终走出十条截然不同的净值曲线。有人用它稳定盈利,有人用它持续回撤。分化他们的,是策略本身吗?不是!是参数的选择,是过滤条件的设定,是仓位管理的逻辑,是对策略内核的深刻理解与信念——是所有这些’人’的因素。”

“策略只是工具,是方程式,但它永远不会替你思考。你不断地往外求,疯狂地收集公式,却从不审视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市场的某种核心规律。你的认知框架一塌糊涂,给你再多的策略,你也只是把它们扔进一个黑箱,然后祈祷输出的是正数。”

“你觉得你需要一百个策略,可能只是你对每一个策略的理解都太肤浅。你无法忍受单一策略的周期回撤,一见衰减就怀疑策略、频繁叠加,就像你永远在试钥匙,每一把都只插进去转半圈,然后大喊:这把打不开!接着换下一把。你最大的亏损根源,根本不是来自于市场模式的变迁,而来自于你核心逻辑的混乱与市场认知的低下。”

“成功的量化,不是策略的堆砌,而是逻辑的纯粹与执行的纪律。它要求你像一个建筑大师一样,基于坚实的地基,也就是你的核心认知,去构建一座简洁而稳固的大厦。这个过程,不是代码的杂耍,它绝大多数时候是反浮躁的、需要极致专注的。”

“所以,关掉你那九成的策略吧。让你的服务器静下来,让你的心也静下来。回到最根本的市场逻辑,思考你究竟要捕捉什么样的行情。打磨出一个拥有坚实逻辑基础的策略,然后用你所有的计算资源和风险预算去坚守它,在它的顺境里暴赚,在它的逆境里坚守。这个从’回测曲线’到‘实盘净值’的巨大鸿沟,填平它的不是任何一个新策略,而是无数次对策略内核的淬炼、对自身信念的拷问。”

“你要做的,不是成为策略的收藏家,而要成为逻辑的雕刻家。量化的最高境界,是’人机合一’。到了那时,哪怕你只有一个策略,也能穿越牛熊。因为那时,你交易的已经不是代码,而是你的认知哲学。”

屏幕那头,沉默了许久。最后,他只回了一句话:“老师……我这就去删策略。”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MX8mVCfteG-5O9WJPLiTg
交易理念,量化技术分享。
更多内容可关注“易者晴空”微信公众号或抖音。

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