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cgi-bin/home?t ... 2038085298
每逢假期临近,总有不少学员反复问我同一个问题:节前到底要不要清仓?
说实话,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。清仓,你可能会错过节后趋势延续带来的大幅利润;持仓,你也可能遭遇节后跳空,被市场狠狠“打脸”。很多交易者就在这样的纠结中,连假期也过得心神不宁。
对我而言,答案一直很清晰。作为一名中长线趋势跟踪交易者,我从不因节假日而刻意清仓。原因很简单:趋势不会因为放假就中断。只要趋势信号仍在,节后行情延续的概率通常大于反转。这一点不仅可以通过程序化回测验证,我的实盘经验也反复印证——大多数时候,节后的跳空反而对我的持仓有利。趋势交易,靠的就是一次次概率优势的累积,我不会因节日而打乱节奏。
但必须强调,期货“过节”和股票“过节”是两码事。
股票休市,只是暂停交易,风险并未额外增加;而期货是保证金交易,并且长假期间外盘继续波动,国内市场一开盘就可能直接跳空。尤其是原油、铜、黄金这类高度国际化的品种,若假期外盘出现大幅波动,节后开盘往往就是一次“补涨”或“补跌”。一旦方向做反,甚至可能出现“止损都挂不进去”的极端情况,今年清明假期后的行情就是个典型的案例。
所以,空仓过节的核心逻辑是“避险”。选择空仓,是对未知风险的主动妥协,既规避了消息面“黑天鹅”的冲击,也让自己能真正放松,过个安心假期。毕竟,持仓过节往往伴随着心理负担——假期里总忍不住刷外盘、盯新闻,休息不好,反而影响节后交易状态。
但反过来,持仓过节也有其合理性。
其一,对中长期趋势交易者而言,若节前已形成明确趋势,强行清仓可能错失行情延续的利润。比如农产品受季节性周期影响较强,假期中基本面若无大变,趋势大概率仍将延续。
其二,企业套保需求。现货企业为防范价格波动风险,必须用期货进行对冲,这不是选择,而是刚需。
其三,某些品种确实存在“节日效应”,例如贵金属在假期前后常受避险情绪或消费旺季推动,如有明确判断,持仓反而可能占得先机。
那么,如何在“持”与“不持”之间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?关键在于做到“三个匹配”:
1、风险承受能力与持仓风险匹配
节后最大亏损承受力在5%以内的交易者,最好避免持仓过长假,一次剧烈跳空就可能直接跳过止损甚至导致仓位较重的交易者爆仓;而场外资金充裕、能承受10%以上波动,且对交易系统有足够信心的交易者,可考虑轻仓过节,但建议提保前的单品种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10%,总仓位不超过50%。
2、交易策略与持仓周期匹配
如果你是日内交易者,平时就不留隔夜单,节前更不必勉强持仓;如果你是波段交易者,持仓周期在一到两周,且节前趋势信号依旧有效,则可以继续持仓,但必须预留更宽的止损空间,以抵御可能的跳空风险;如果你是跟我一样的中长线趋势交易者,那你当然也可以跟我一样无视节假日。
3、假期长度与品种特性匹配
一周的长假,通常外盘累积波动较大,不确定性显著升高。同时,原油、黄金、铜等国际化品种受外盘影响深,风险较高;螺纹钢、焦炭等以内需为主的品种,外盘干扰相对较小,风险也更可控。
对于中长线趋势交易者来说,我个人的态度始终是: 轻仓,而不清仓。
趋势明确时,我会保留一部分仓位,即便节后出现反向跳空,因仓位较轻,损失也有限;若趋势模糊、信号混乱,我宁愿空仓,假期中安心陪伴家人。真正让我心安的,不是预测行情,而是清楚自己的风险始终可控。
最后,提醒两个常见误区:
一是“赌节后行情”。凭感觉认为“节前跌多了节后必涨”或“涨多了必跌”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市场从不照顾情绪,只跟随基本面和资金动向。
二是“过度纠结”。既想博取利润,又害怕承担风险,结果在犹豫中做出糊涂决策。想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:是安心休息,还是把握趋势?答案自会浮现。
交易中从来没有完美的选择。
空仓,你可能错过机会;持仓,你可能面对风险。但节日行情终究只是插曲,不会决定你长期的交易成败。真正重要的,是守住本金、稳住心态,让自己始终活在市场里。
所以,如果你一定要问我节前该怎么做,我的回答只有一句:别重仓过节!轻仓而不清仓,这就是我给出的答案。
期货人节前必看:持仓可能爆赚,空仓可能错过,到底该怎么选?
期货人节前必看:持仓可能爆赚,空仓可能错过,到底该怎么选?
交易理念,量化技术分享。
更多内容可关注“易者晴空”微信公众号或抖音。
更多内容可关注“易者晴空”微信公众号或抖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