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告诉你,有这么一个交易员,他平均每做十次交易,会亏掉七次,账户里的数字时常因亏损而跳动向下,但最终却靠着这套看似 “低效” 的模式,赚得足足十三亿人民币 —— 你真的会信吗?
这个人当然不是我,不过每当我研究他的交易记录时,总会忍不住惊叹:他的交易理念、操作手法,甚至连胜率、盈亏比这些核心数据,都几乎和我的Jesse交易体系如出一辙。这个人,就是日本金融圈里最神秘、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交易员之一 ——CIS。
在多数交易者拼命追求 “高胜率” 来证明自己眼光时,他却反其道而行,靠长期输出微小的概率优势取胜;别人总在寻找 “稳定小赚” 的安全感,他却偏偏追求 “极致收益” 的爆发力。他用一种听起来完全违背人类本能的方式,在涨跌起伏的股市里,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通往巨额财富的道路。
CIS 的出身和大多数普通人没什么两样,没有显赫的家世,也没有早期积累的雄厚资本。大学时期,他用来开启交易生涯的本金,不过只有三百万日元,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,还不到 15 万人民币。这笔钱在动辄千万、上亿资金流动的股市里,渺小得像一粒尘埃。但谁也没想到,就是这粒 “尘埃”,在二十年的时间里,靠着他铁一般的纪律,硬生生撬动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—— 他的账户规模最终突破两百三十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大约十三亿。
这样夸张的财富增长速度,像极了那些爽文短剧里一路开挂的男主角剧情,可偏偏,这一切都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的金融市场里。
他的交易方法和我的Jesse交易体系类似,乍一听简单得近乎荒谬,甚至会让人觉得 “这不是废话吗”。他始终坚信一个核心逻辑:连续上涨的股票,大概率会继续沿着上涨趋势走下去;而连续下跌的股票,也往往会顺着下跌惯性继续探底。这句话听起来毫无技术含量,可恰恰就是这看似朴素的理念,成了他整个交易体系的基石。因为它直接挑战了大众从小被灌输的 “经典投资理念”——“低买高卖”。在 CIS 看来,“低买高卖” 听起来美好,却忽略了市场的真实规律,他更信奉的是 “高买更高卖”。
他常说:“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,不会因为’跌多了就该涨’,也不会因为‘涨久了就该跌’。趋势一旦形成,就像已经启动的列车,会带着自己的惯性继续向前,顺着这股惯性走,才能吃到趋势里最大的利润;要是逆着趋势去‘抄底’‘逃顶’,只会被趋势的洪流卷进亏损的漩涡里。”
所以,在他的交易生涯里,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 “顺势” 这件事上。他的交易界面里,永远只关注那些已经形成明确上涨趋势的股票,只有当价格不断突破前期高点、趋势确认无误时,他才会出手买入;而对于那些已经进入下跌通道、连续出现阴线的股票,他也只会在趋势没有反转迹象时果断卖出。
他从不去猜测 “底部在哪里”,更不会在下跌过程中抱着 “抄底捡漏” 的心态进场,因为在他看来,试图去预测市场的 “拐点”,无论是顶部还是底部,都是人类交易史上最昂贵、也最容易让人陷入深渊的幻觉 —— 无数交易者就是因为坚信自己能 “抄到底”,结果在持续下跌中被套牢;也有人总想着 “卖在顶”,最终错过后续更大的上涨行情。
但在 CIS 的体系里,光是 “顺势” 还远远不够。他深知,市场充满不确定性,再精准的趋势判断也会有出错的时候,所以他还为自己定下了两条同样重要的铁律 ——“立刻止损”,以及 “让利润奔跑”。一旦他买入的股票没有按照预期上涨,反而出现趋势反转的信号,哪怕此时的亏损只有几个点,账户里的数字只减少了一小部分,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立刻出局,绝不会因为 “不甘心” 或者 “再等等说不定会反弹” 的想法拖延。
在他看来,错了就是错了,拖延只会让小亏损变成大窟窿,最终难以收拾。他常对身边的人说:“补仓是最危险的行为,就像赌徒输了钱之后,总想着加倍下注把钱赢回来,可结果往往是输得更惨,这根本就是慢性自杀。” 所以在他的交易记录里,从来没有 “补仓” 这一操作,只要判断错误,他只会果断认输离场。
而当趋势真的如他预期般发展,股票价格不断上涨时,他又会彻底按住 “平仓” 的冲动,放手让利润尽情奔跑,绝不会因为看到账户里的盈利数字在跳动,就担心 “利润会飞走” 而提前止盈。哪怕有时账户里的盈利因为短期回调回撤了几百万,他也能沉住气,因为他清楚地知道,真正能让账户实现质的飞跃的大钱,从来不是靠频繁买卖、赚点小钱积累的,而是靠抓住那一波又一波能让人心跳加速的大趋势。
他把 “顺势、止损、持盈” 这三条规则,执行得近乎残酷 —— 没有丝毫变通,也没有任何情绪干扰。正是靠着这三条铁律,他构建起了一个 “低胜率却高收益” 的独特交易体系。他自己也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,他的交易胜率只有三成,也就是说,每做十次交易,就有七次是亏损的。但他从不在意输的次数多不多,他真正在意的,是赢的那几次里,能赚到多大的幅度。他就是靠着那三次大胜带来的巨额收益,轻松覆盖掉七次小亏损的成本,最后依然能让账户里的资金不断攀升,赚得盆满钵满。
他常说:“我不是靠预测市场走势赢的,而是靠构建‘小亏大赚’的盈利结构赢的。” 在他的体系里,亏损永远是小额的、可控的,绝不会让亏损超出自己设定的范围;而盈利则是无限的、顺势放大的,只要趋势不结束,就会一直持有,让利润尽可能地增长。在他眼里,交易从来不是 “谁更聪明、能看透市场” 的游戏,而是 “谁能在概率博弈中保持冷静、坚守纪律” 的考验。
CIS 最让人感到可怕的地方,其实并不是他能精准看懂行情趋势,而是他能彻底战胜自己内心的人性弱点。每个交易员都知道 “止损很重要”,可真当自己买入的股票出现亏损,看着账户里的钱一点点减少时,心里总会忍不住冒出 “再等等吧,说不定下一秒就反弹了” 的念头,结果越拖亏得越多;每个交易员也都明白 “要让利润奔跑”,可当屏幕上的盈利数字不断跳动,从几万涨到几十万、几百万时,又总会被 “万一跌回去,这些利润就没了” 的恐惧支配,忍不住提前平仓,最终错过后续更大的涨幅。
人类的本能,就是害怕亏损,也害怕失去已经到手的收益,这些本能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无伤大雅,但在瞬息万变的股市里,却往往是导致交易失败的 “元凶”。而 CIS 的交易系统,就是专门用来对抗这些人性弱点的 “武器”—— 亏损时立刻认错止损,是为了砍掉 “万一反弹” 的幻想,不让自己陷入更大的亏损;盈利时强忍 “落袋为安” 的贪婪,是为了克服 “利润会消失” 的恐惧,抓住更多的收益。所以对他来说,每一次下单、每一次平仓,都不是简单的操作,而是一场与自己内心人性弱点的激烈搏斗。
曾经有人在一次私下交流中问他:“凭什么你能靠着三成的胜率,赚到几百亿日元?” 当时他只是笑着回答:“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因为我每次输的时候,都输得很少;而赢的时候,能赢得足够多。” 这句话听起来轻描淡写,甚至有些随意,可背后却藏着极其冷酷且精准的逻辑。多数交易者之所以会失败,就是因为他们总在 “让小亏变大”—— 亏损时舍不得止损,最后越亏越多;同时又在 “让大赚变小”—— 盈利时早早平仓,错过后续涨幅。而 CIS 恰恰相反,他用机械般的纪律和清晰的概率思维,把这种 “小亏大赚” 的盈亏结构彻底反转了过来,这才是他能在低胜率下实现高收益的核心秘密。
CIS 从来不会相信自己能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,他既不研究复杂的宏观经济数据,也不迷信所谓的 “内幕消息”。他只相信两样东西:一是实实在在的趋势,二是不断跳动的价格。除此之外,他还坚信一点 —— 人性的弱点会一遍又一遍地在市场中重复同样的错误,而这正是他能持续盈利的根本。
他不追求 “每天都赢”,不指望靠频繁的小盈利积累财富,只追求在抓住大趋势时,能赚得足够狠、足够多。他曾说:“交易从来不是考验智商的游戏,也不是比拼眼光的赛场,而是一场关于执行力的较量。能不能在该割肉的时候果断割肉,不犹豫、不侥幸;能不能在行情大好的时候按住自己的手,不乱卖、不贪心;能不能在连续几次亏损后,依然不受情绪影响,严格按照规则继续操作 ——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,才是决定交易胜负的关键。”
他的交易生涯,其实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经历,告诉所有交易者一个道理:低胜率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被情绪左右、没有纪律性。只要构建的盈利结构是正确的,哪怕十次交易里输七次,也一样能在市场里赢得漂亮。交易的本质,从来不是 “精准预测涨跌”,而是 “管理风险、控制情绪、放大利润”——CIS 用十三亿人民币的盈利,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一点。
到最后你会发现,CIS 真正教会我们的,其实不只是 “顺势、止损、持盈” 这几条简单的交易规则,而是一种 “对抗人性弱点、顺应市场概率” 的思维方式。你不一定非要完全复制他的操作手法,毕竟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、交易习惯都不同,但你一定要学会像他一样:选定一条经过验证的逻辑,然后彻底相信它,日复一日地严格执行下去,不因为短期的亏损而怀疑,也不因为一时的盈利而动摇。因为在股市这场没有硝烟的游戏里,能活得长久、赚得稳定的,永远不是那些自认为 “最聪明” 的人,而是那些能坚守规则、管住自己的人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nB3SD8_j2jrk5cQSGrMo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