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后豆粕要暴涨?呵,别闹
发表于 : 2025年 4月 05日 22:05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aGm6Dbu6NG3oQu6ykFPodA
清明这两天,朋友圈、微信群、财经号都在说一件事:节后豆粕要暴涨!
理由看上去也“铁证如山”:
•中美互相加关税,美国大豆要变贵了;
•进口受阻,豆粕供给紧张,涨价在即!
可冷静下来想一想,这事真这么简单吗?
这波“暴涨预期”,很可能又是一次散户集体的幻梦。
“美国大豆变贵”,中国早有备胎,可能震荡一下就过去了。
是的,美国大豆确实被中国列入加征关税清单了。
但这事对国内影响有多大?
咱们看看数据:
•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约1.05亿吨;
•其中美国只占20%左右(约2213万吨);
•巴西一家就占了70%以上(超7400万吨),阿根廷、俄罗斯等也都在供货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不是临时行为,而是长期战略——
中国早就在去美国化、贸易多元化,这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。
所以美国大豆变贵,对中国的豆粕市场真的没那么致命,影响可能也就一两天的短期情绪。
一些人说“2505合约要暴涨”,你当它是年轻小伙呢?它都快退休了。
市场现在的主力合约是豆粕2505,交割月就在眼前。
这个阶段的合约,基本已经完全贴近现货了。
那问题来了:现货市场什么情况?
两个字:天量!
•4月和5月是大豆集中到港期,量大得吓人;
•港口大豆堆积如山,油厂库存高位运行;
•豆粕供应极度宽松,压根没缺货;
•下游采购谨慎,没人敢追高买。
一句话总结:没有基本面支撑,谁给你涨?
而且2505合约快交割了,资金流动性下降,大资金早就跑路,炒作空间基本归零。
咱再看2509合约:虽然远了点,但也别当它是救世主。
你可能会说:“那我不做2505,我做远点的2509,总能涨吧?”
确实,2509合约更容易受预期驱动,比如天气、贸易战、国际油脂行情等。
但别忘了——你看到的利多,市场早就有所反应了。
问题是:
•巴西大豆源源不断;
•中国对美豆依赖下降是长期趋势;
•国内豆粕需求端还在掉头往下(养殖业不景气);
•油厂排产饱和,豆粕供需结构依旧宽松。
炒得再高,没成交、没人买,就像纸上富贵,终究要打回现实。
这行情像不像前一阵子对加拿大加增关税那次?情绪暴涨、价格却下跌。
你还记得吗?
前一阵子因外交摩擦,对加拿大菜粕、菜油大幅加征100%关税。
当时市场直接炸锅:
“完了,菜粕没人供了,要暴涨!”
“加税利好啊,上车,菜粕翻倍!”
结果呢?
菜粕价格跳空高开后,反而一路下跌,伤得最深的就是追高的散户。
为什么?
因为现实是残酷的——
•加拿大菜粕虽然在中国进口里占比高,但也可以替代;
•豆粕、棕榈粕、棉粕等都可以轮换使用;
•终端养殖企业不是傻子,一看涨价,立马调整配方、降低采购。
市场对“加税=暴涨”的解读,最后被需求疲软和供应可替代性狠狠打脸。
今天的豆粕,有没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?
另外,别忘了国内养殖业现状:它现在连“吃饱”都很难。
豆粕需求的核心,是养殖。
而现在的养殖业,正处在“春寒料峭”里瑟瑟发抖:
•猪价在成本线附近徘徊,很多散户亏损出清;
•蛋鸡补栏低迷,淘汰鸡持续增加;
•水产还没到旺季,饲料需求偏淡;
•饲料厂库存充足,不敢轻易高价采购。
市场已经疲了,终端消费不动,豆粕再怎么加税,也很难撑起价格暴涨的幻梦。
别再幻想豆粕暴涨了,它更可能是“情绪的过山车”。
清明节后的豆粕行情,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“政策行情”。
听起来像是暴涨的号角,实则更像是一次“韭菜测试”。
真正的基本面是:供需宽松、需求低迷、替代性强,再加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——菜粕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:加税≠暴涨,反而可能是“最后的诱多”。
别被热搜带偏了方向,也别跟着情绪做交易。
炒的是豆粕,不是微博热搜。
行情不是靠想象涨出来的,而是靠供需支撑的。
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讲到了点子上,欢迎转发、点赞、评论。
我们用数据和逻辑把情绪拉回来,用真实,把盲目揭穿。
清明这两天,朋友圈、微信群、财经号都在说一件事:节后豆粕要暴涨!
理由看上去也“铁证如山”:
•中美互相加关税,美国大豆要变贵了;
•进口受阻,豆粕供给紧张,涨价在即!
可冷静下来想一想,这事真这么简单吗?
这波“暴涨预期”,很可能又是一次散户集体的幻梦。
“美国大豆变贵”,中国早有备胎,可能震荡一下就过去了。
是的,美国大豆确实被中国列入加征关税清单了。
但这事对国内影响有多大?
咱们看看数据:
•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约1.05亿吨;
•其中美国只占20%左右(约2213万吨);
•巴西一家就占了70%以上(超7400万吨),阿根廷、俄罗斯等也都在供货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不是临时行为,而是长期战略——
中国早就在去美国化、贸易多元化,这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。
所以美国大豆变贵,对中国的豆粕市场真的没那么致命,影响可能也就一两天的短期情绪。
一些人说“2505合约要暴涨”,你当它是年轻小伙呢?它都快退休了。
市场现在的主力合约是豆粕2505,交割月就在眼前。
这个阶段的合约,基本已经完全贴近现货了。
那问题来了:现货市场什么情况?
两个字:天量!
•4月和5月是大豆集中到港期,量大得吓人;
•港口大豆堆积如山,油厂库存高位运行;
•豆粕供应极度宽松,压根没缺货;
•下游采购谨慎,没人敢追高买。
一句话总结:没有基本面支撑,谁给你涨?
而且2505合约快交割了,资金流动性下降,大资金早就跑路,炒作空间基本归零。
咱再看2509合约:虽然远了点,但也别当它是救世主。
你可能会说:“那我不做2505,我做远点的2509,总能涨吧?”
确实,2509合约更容易受预期驱动,比如天气、贸易战、国际油脂行情等。
但别忘了——你看到的利多,市场早就有所反应了。
问题是:
•巴西大豆源源不断;
•中国对美豆依赖下降是长期趋势;
•国内豆粕需求端还在掉头往下(养殖业不景气);
•油厂排产饱和,豆粕供需结构依旧宽松。
炒得再高,没成交、没人买,就像纸上富贵,终究要打回现实。
这行情像不像前一阵子对加拿大加增关税那次?情绪暴涨、价格却下跌。
你还记得吗?
前一阵子因外交摩擦,对加拿大菜粕、菜油大幅加征100%关税。
当时市场直接炸锅:
“完了,菜粕没人供了,要暴涨!”
“加税利好啊,上车,菜粕翻倍!”
结果呢?
菜粕价格跳空高开后,反而一路下跌,伤得最深的就是追高的散户。
为什么?
因为现实是残酷的——
•加拿大菜粕虽然在中国进口里占比高,但也可以替代;
•豆粕、棕榈粕、棉粕等都可以轮换使用;
•终端养殖企业不是傻子,一看涨价,立马调整配方、降低采购。
市场对“加税=暴涨”的解读,最后被需求疲软和供应可替代性狠狠打脸。
今天的豆粕,有没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?
另外,别忘了国内养殖业现状:它现在连“吃饱”都很难。
豆粕需求的核心,是养殖。
而现在的养殖业,正处在“春寒料峭”里瑟瑟发抖:
•猪价在成本线附近徘徊,很多散户亏损出清;
•蛋鸡补栏低迷,淘汰鸡持续增加;
•水产还没到旺季,饲料需求偏淡;
•饲料厂库存充足,不敢轻易高价采购。
市场已经疲了,终端消费不动,豆粕再怎么加税,也很难撑起价格暴涨的幻梦。
别再幻想豆粕暴涨了,它更可能是“情绪的过山车”。
清明节后的豆粕行情,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“政策行情”。
听起来像是暴涨的号角,实则更像是一次“韭菜测试”。
真正的基本面是:供需宽松、需求低迷、替代性强,再加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——菜粕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:加税≠暴涨,反而可能是“最后的诱多”。
别被热搜带偏了方向,也别跟着情绪做交易。
炒的是豆粕,不是微博热搜。
行情不是靠想象涨出来的,而是靠供需支撑的。
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讲到了点子上,欢迎转发、点赞、评论。
我们用数据和逻辑把情绪拉回来,用真实,把盲目揭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