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控的笼子,困不住逆天改命的野心——记录一位60倍收益的少年
发表于 : 2025年 7月 15日 15:50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C6Yxxpv-y7l ... Y9pXV0O_sU
你敢相信吗?这是马丁策略做出来的资金曲线。
阳光透过茶楼雕花的窗棂,落在斑驳的木桌上。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茶香,也掺杂着老木头的气味。我凝视着杯中的铁观音,心中百味杂陈。
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十来年的趋势交易者,我曾无数次在沙龙、文章、和聚会上大声疾呼:“千万别碰马丁格尔策略,那是死路一条!”
可那天,我亲眼见到的东西,几乎撕裂了我的认知。
那天下午,我应朋友之邀,去见一个据说用马丁策略做到稳定盈利的小伙子。
他坐在角落里,面前放着一杯淡得几近无色的龙井,手指轻轻扣着桌面,神情专注又有些局促。他看上去不超过25岁,身材瘦削,肤色偏白,眉眼里有股倔强的锐气。
“你好,”我先开口打破沉默,“听说你用马丁策略做到60倍?”
“嗯,是啊。”他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,声音不高,但透着自信。
我心中一阵叹息,忍不住问:“我很好奇,你怎么敢的呀?马丁策略最怕的就是连续亏损,一旦碰到,前面赚的都会吐回去,还可能爆仓。”
他轻轻一笑,神色却坚定:“当然怕啊。但我还是用了。”
他把手机递到我面前,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交割单:胜率不高,但盈利惊人!
“你看,”他说,“我用的基础策略是30分钟周期的突破类策略,固定初始止损,浮盈达到一倍盈亏比之后,主观移动止损。这本身就能赚钱,但我加了马丁的仓位管理:上一笔亏损,下一笔就加倍。”
我凝神看着那些数字,心头一阵复杂:“那连续亏损怎么办?如果连亏十次,你就要开原始头寸的1024倍手数,你有那么多资金吗?”
他摇摇头,笑容有点苦涩:“我一开始只有5万块,当然不够。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上限,最多只开10手。要是连亏到那一步,就停止加仓。”
我愣住了,仿佛看见一只狼崽子,自己给自己套上了锁链。虽然锁链未必牢固,但至少它有。
我想起去年此时,我也见过一个奇葩交易者。
那是个50岁上下的农民,衣衫褴褛,住在农村,每天种地,闲时交易。他的账户,胜率高得离谱:96%。每笔只赚两三百,亏的最多也不超过500。他说不上什么交易系统,只是凭感觉交易:“涨太多了就做空,跌太多了就做多,赚点就跑。”
那时,我几乎怀疑世界的真实性:市场里,真有这么简单就能赚到钱的人?
茶楼外,蝉鸣鸟叫,阳光透过树叶,在石板路上映出细碎的光影。小伙子看着窗外,目光有些飘忽。
“其实我也知道风险很大。”他说,“但当时我没退路了,只有5万块,又急着赚钱,不赌一把怎么办?”
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不想让气氛太沉重,笑了笑说:“运气也好,两年里都没碰到超过五次的连续亏损。”
“连续五次亏损,也得开原始头寸32倍的仓位呀,你当时的钱根本不够啊!”我还是想提醒他。
“对,所以我才设了上限啊。最多10手,不管再连亏几次,也不再追加头寸。”他声音低下来,“这样虽然可能错过翻盘,但也不至于一夜爆仓。”
我们聊了很久。茶水从浓到淡,从热到凉。
那一刻,我第一次觉得,马丁交易者也不一定是一个狂热的赌徒,也可能是个带着些许倔强、又不甘被命运击倒的年轻人。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,也清楚风险。他不信命,却又小心翼翼给自己留条命。
回家后,我打开电脑,根据他的思路,写了个死板的马丁策略:30分钟周期,突破就进,2ATR止损,浮盈达到2ATR之后,添加一个跟踪止损。止损后仓位就加倍,再止损就再加倍,最多加到设定的手数上限。回测结果让我有点惊讶:大部分品种居然都是盈利的,亏损的品种也没亏太多。盈利的品种则非常惊人,简直是个赚钱怪物。
可我还是接受不了这种策略。我想起自己这十年:多次穿越牛熊,多次被市场抽打,也见过很多“神话”,最终都消失在漫长的行情里。
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爆亏的感觉,像有人用力揪住我的心脏往下拽,连呼吸都疼。那种绝望感,我再也不想经历。
但有一点,我不得不承认:那些能长期在市场里活下来的交易者,不管手法多奇葩、策略多危险,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控。哪怕是马丁格尔——这种写在教科书上的“禁忌”——只要加上风控,也可能开出奇迹之花。
记得小伙子临走时,笑着对我说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,有的人一开始就走大路,有的人只能先走小路,能不能走到终点,全看命。”
远处的天空一片明净,茶楼的风铃轻轻响着,似乎在附和:是啊,命运自有安排。
或许,交易的世界就像茶楼外的石板路:有的地方平坦宽阔,有的地方狭窄陡峭,有人走得稳,有人摔得狠。可只要心里还有热望,总有人能走到那座不远处的桥上,看见属于自己的风景。
你敢相信吗?这是马丁策略做出来的资金曲线。
阳光透过茶楼雕花的窗棂,落在斑驳的木桌上。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茶香,也掺杂着老木头的气味。我凝视着杯中的铁观音,心中百味杂陈。
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十来年的趋势交易者,我曾无数次在沙龙、文章、和聚会上大声疾呼:“千万别碰马丁格尔策略,那是死路一条!”
可那天,我亲眼见到的东西,几乎撕裂了我的认知。
那天下午,我应朋友之邀,去见一个据说用马丁策略做到稳定盈利的小伙子。
他坐在角落里,面前放着一杯淡得几近无色的龙井,手指轻轻扣着桌面,神情专注又有些局促。他看上去不超过25岁,身材瘦削,肤色偏白,眉眼里有股倔强的锐气。
“你好,”我先开口打破沉默,“听说你用马丁策略做到60倍?”
“嗯,是啊。”他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,声音不高,但透着自信。
我心中一阵叹息,忍不住问:“我很好奇,你怎么敢的呀?马丁策略最怕的就是连续亏损,一旦碰到,前面赚的都会吐回去,还可能爆仓。”
他轻轻一笑,神色却坚定:“当然怕啊。但我还是用了。”
他把手机递到我面前,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交割单:胜率不高,但盈利惊人!
“你看,”他说,“我用的基础策略是30分钟周期的突破类策略,固定初始止损,浮盈达到一倍盈亏比之后,主观移动止损。这本身就能赚钱,但我加了马丁的仓位管理:上一笔亏损,下一笔就加倍。”
我凝神看着那些数字,心头一阵复杂:“那连续亏损怎么办?如果连亏十次,你就要开原始头寸的1024倍手数,你有那么多资金吗?”
他摇摇头,笑容有点苦涩:“我一开始只有5万块,当然不够。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上限,最多只开10手。要是连亏到那一步,就停止加仓。”
我愣住了,仿佛看见一只狼崽子,自己给自己套上了锁链。虽然锁链未必牢固,但至少它有。
我想起去年此时,我也见过一个奇葩交易者。
那是个50岁上下的农民,衣衫褴褛,住在农村,每天种地,闲时交易。他的账户,胜率高得离谱:96%。每笔只赚两三百,亏的最多也不超过500。他说不上什么交易系统,只是凭感觉交易:“涨太多了就做空,跌太多了就做多,赚点就跑。”
那时,我几乎怀疑世界的真实性:市场里,真有这么简单就能赚到钱的人?
茶楼外,蝉鸣鸟叫,阳光透过树叶,在石板路上映出细碎的光影。小伙子看着窗外,目光有些飘忽。
“其实我也知道风险很大。”他说,“但当时我没退路了,只有5万块,又急着赚钱,不赌一把怎么办?”
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不想让气氛太沉重,笑了笑说:“运气也好,两年里都没碰到超过五次的连续亏损。”
“连续五次亏损,也得开原始头寸32倍的仓位呀,你当时的钱根本不够啊!”我还是想提醒他。
“对,所以我才设了上限啊。最多10手,不管再连亏几次,也不再追加头寸。”他声音低下来,“这样虽然可能错过翻盘,但也不至于一夜爆仓。”
我们聊了很久。茶水从浓到淡,从热到凉。
那一刻,我第一次觉得,马丁交易者也不一定是一个狂热的赌徒,也可能是个带着些许倔强、又不甘被命运击倒的年轻人。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,也清楚风险。他不信命,却又小心翼翼给自己留条命。
回家后,我打开电脑,根据他的思路,写了个死板的马丁策略:30分钟周期,突破就进,2ATR止损,浮盈达到2ATR之后,添加一个跟踪止损。止损后仓位就加倍,再止损就再加倍,最多加到设定的手数上限。回测结果让我有点惊讶:大部分品种居然都是盈利的,亏损的品种也没亏太多。盈利的品种则非常惊人,简直是个赚钱怪物。
可我还是接受不了这种策略。我想起自己这十年:多次穿越牛熊,多次被市场抽打,也见过很多“神话”,最终都消失在漫长的行情里。
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爆亏的感觉,像有人用力揪住我的心脏往下拽,连呼吸都疼。那种绝望感,我再也不想经历。
但有一点,我不得不承认:那些能长期在市场里活下来的交易者,不管手法多奇葩、策略多危险,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控。哪怕是马丁格尔——这种写在教科书上的“禁忌”——只要加上风控,也可能开出奇迹之花。
记得小伙子临走时,笑着对我说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,有的人一开始就走大路,有的人只能先走小路,能不能走到终点,全看命。”
远处的天空一片明净,茶楼的风铃轻轻响着,似乎在附和:是啊,命运自有安排。
或许,交易的世界就像茶楼外的石板路:有的地方平坦宽阔,有的地方狭窄陡峭,有人走得稳,有人摔得狠。可只要心里还有热望,总有人能走到那座不远处的桥上,看见属于自己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