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周期趋势策略到底能不能长期盈利?——一场关于滑点、手续费和概率优势的讨论
发表于 : 2025年 7月 16日 15:42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cgi-bin/home?t ... lang=zh_CN
很多人说,短周期策略会被滑点和手续费拖垮。但为什么还有人能用 5 分钟、15 分钟的趋势策略长期盈利呢?今天,我想分享我的真实思考和系统化观点。
其实,短周期不等于必死,关键还看策略的概率优势。
噪音、滑点和手续费是所有短周期策略的“死敌”,这点毫无疑问。
但能不能活下来,核心只看一个问题:
策略本身有没有足够的“超额收益”,让你付得起成本?
比如:
如果平均每笔盈利是 50 元,滑点+手续费总共 20 元 → 还能赚
如果平均每笔只赚 10 元,成本也是 20 元 → 肯定亏
专业交易者不是靠低成本来盈利,而是靠大数法则:策略本身就有足够的概率优势 → 通过频繁交易把优势兑现。
可为什么少数人能做到,而大部分人不行呢?
1、 选对品种和时段:只做流动性最好、波动足够大的品种(比如螺纹钢、股指期货 IF/IC)
2、 策略有足够的概率优势冗余:哪怕减去滑点和手续费的损耗,也还有明显的概率优势
3、 控制过度交易:增加过滤条件,只做波动明显的突破
4、 用条件单、分批成交,减少冲击成本
5、 控制资金规模:小资金更灵活、滑点更小
真正能长期赚钱的短周期趋势策略,不是靠“快”,而是靠更大的概率优势+ 严格的风控。
回测比实盘偏好还是偏坏?
我们常用 15 分钟收盘价做回测:
回测时只用收盘价来触发信号 → 理论上交易“更晚”,错过部分快速突破,但同时也避开了一些假突破信号 → 综合来看,回测还是偏坏
实盘是 tick 数据,价格一到就进 → 入场更快,但假信号更多,我们可以配合波动率、成交量来过滤掉一些信号 → 实盘结果往往更好一些
所以,只要策略本身有优势,实盘比回测通常要好一点。但要小心,也不要低估真实的滑点和手续费,否则会高估收益。
为什么回测做“全品种叠加”,实盘要限制持仓品种数量?
全品种叠加是假设有极大的资金,且资金使用率极低,这不现实;
实盘中假设只持有 10 个品种,可以实现优胜劣汰机制:
假突破被快速止损 → 损失小
真趋势被拿住 → 浮盈越来越大
仓位逐渐集中到更强势的品种
多样性溢价:总有几个品种跑出趋势,整体资金曲线更平滑
这是专业的 CTA 量化基金常用的思路:组合轮动交易 + 分散持仓。
为什么我不建议把趋势策略和反转策略混起来用?
本质上:
抛开基本面不谈,所有技术面盈利的逻辑,都是在利用行情的惯性
所谓“反转”,在大周期下看是均值回归 → 切换到小周期看同样表现为一波趋势
在同一个周期里既做趋势又做反转,策略往往自相矛盾,难以执行
不如多周期都做趋势:小周期抓大周期回调里的小波段(反转),大周期抓大趋势
核心思路:
市场只有两种模式:趋势和均值回归。
反转策略,本质是在抓更小周期下的价格惯性。
真正决定长期能不能赚钱的,不是周期长短,而是:
策略有没有足够的概率优势
交易成本是否可控
是否严格风控+优胜劣汰
是否能长期严格执行
短周期不等于高风险,长周期也不等于更安全;
这,就是交易的真相。
欢迎点赞、分享或留言,一起探讨更真实的量化交易世界!
很多人说,短周期策略会被滑点和手续费拖垮。但为什么还有人能用 5 分钟、15 分钟的趋势策略长期盈利呢?今天,我想分享我的真实思考和系统化观点。
其实,短周期不等于必死,关键还看策略的概率优势。
噪音、滑点和手续费是所有短周期策略的“死敌”,这点毫无疑问。
但能不能活下来,核心只看一个问题:
策略本身有没有足够的“超额收益”,让你付得起成本?
比如:
如果平均每笔盈利是 50 元,滑点+手续费总共 20 元 → 还能赚
如果平均每笔只赚 10 元,成本也是 20 元 → 肯定亏
专业交易者不是靠低成本来盈利,而是靠大数法则:策略本身就有足够的概率优势 → 通过频繁交易把优势兑现。
可为什么少数人能做到,而大部分人不行呢?
1、 选对品种和时段:只做流动性最好、波动足够大的品种(比如螺纹钢、股指期货 IF/IC)
2、 策略有足够的概率优势冗余:哪怕减去滑点和手续费的损耗,也还有明显的概率优势
3、 控制过度交易:增加过滤条件,只做波动明显的突破
4、 用条件单、分批成交,减少冲击成本
5、 控制资金规模:小资金更灵活、滑点更小
真正能长期赚钱的短周期趋势策略,不是靠“快”,而是靠更大的概率优势+ 严格的风控。
回测比实盘偏好还是偏坏?
我们常用 15 分钟收盘价做回测:
回测时只用收盘价来触发信号 → 理论上交易“更晚”,错过部分快速突破,但同时也避开了一些假突破信号 → 综合来看,回测还是偏坏
实盘是 tick 数据,价格一到就进 → 入场更快,但假信号更多,我们可以配合波动率、成交量来过滤掉一些信号 → 实盘结果往往更好一些
所以,只要策略本身有优势,实盘比回测通常要好一点。但要小心,也不要低估真实的滑点和手续费,否则会高估收益。
为什么回测做“全品种叠加”,实盘要限制持仓品种数量?
全品种叠加是假设有极大的资金,且资金使用率极低,这不现实;
实盘中假设只持有 10 个品种,可以实现优胜劣汰机制:
假突破被快速止损 → 损失小
真趋势被拿住 → 浮盈越来越大
仓位逐渐集中到更强势的品种
多样性溢价:总有几个品种跑出趋势,整体资金曲线更平滑
这是专业的 CTA 量化基金常用的思路:组合轮动交易 + 分散持仓。
为什么我不建议把趋势策略和反转策略混起来用?
本质上:
抛开基本面不谈,所有技术面盈利的逻辑,都是在利用行情的惯性
所谓“反转”,在大周期下看是均值回归 → 切换到小周期看同样表现为一波趋势
在同一个周期里既做趋势又做反转,策略往往自相矛盾,难以执行
不如多周期都做趋势:小周期抓大周期回调里的小波段(反转),大周期抓大趋势
核心思路:
市场只有两种模式:趋势和均值回归。
反转策略,本质是在抓更小周期下的价格惯性。
真正决定长期能不能赚钱的,不是周期长短,而是:
策略有没有足够的概率优势
交易成本是否可控
是否严格风控+优胜劣汰
是否能长期严格执行
短周期不等于高风险,长周期也不等于更安全;
这,就是交易的真相。
欢迎点赞、分享或留言,一起探讨更真实的量化交易世界!